物化性质
外观与性状: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,在潮湿空气的潮解。比重 1.69,迅速在48℃升温溶解。不溶于醇,溶于0.5份水,水溶液近中性(pH6.5-8.0)。其无水物为粉末,溶于水,几乎不溶于醇。
密度:1.01 at 25 °C
熔点:48°C
沸点:100°C
稳定性:稳定。与强酸、强氧化剂、碘、汞不相容。
储存条件:2-8ºC
安全信息
海关编码:2830909000
WGK Germany:1
危险类别码:R36/37/38
安全说明:S24/25-S23-S36-S26
RTECS号:XN6476000
危险品标志:Xi [1]
药理学
①为氰化物的解毒剂之一(与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合用于氰化物过量中毒),在酶的参与下能和体内游离的(或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)氰离子相结合,使变为无毒的硫氰酸盐排出体外而解毒。②抗过敏作用。临床上用于皮肤瘙痒症、慢性荨麻疹、药疹等。③治疗降压药硝普钠过量中毒。④治疗可溶性钡盐(如硝酸钡)中毒。⑤治疗砷、汞、铋、铅等金属中毒(但应首选二巯基丙醇类及依地酸类药物)。
适应症
①抢救氰化物中毒。②抗过敏。③治疗降压药硝普钠过量中毒。④治疗可溶性钡盐(如硝酸钡)中毒。⑤治疗砷、汞、铋、铅等金属中毒。
用法用量
由于剂型及规格不同,用法用量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。
不良反应
偶见头晕、乏力、恶心呕吐等,还可引起血压下降(尤其是注射过快时)。
注意事项
①静脉注射量大时,应注意不良反应,注射速度不宜过快,以免引起血压下降。②不能与亚硝酸钠混合后同时静脉注射,以免引起血压下降。在亚硝酸钠静脉注射后,不需拔出针头,立即由原注射针头注射本品。③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,否则会发生沉淀或降低疗效。
中毒
硫代硫酸钠(次亚硫酸钠、大苏打、海波)为氰化物的解毒剂。在硫氰酸酶参与下,能与体内游离的或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氰离子相结合,形成无毒的硫氰酸盐由尿排出而解氰化物中毒。此外还能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,形成无毒的硫化物由尿排出,同时还具有脱敏作用。临床上用于氰化物及腈类中毒,砷、铋、碘、汞、铅等中毒治疗,以及治疗皮肤瘙痒症、慢性皮炎、慢性荨麻疹、药疹、疥疮、癣症等。本药不宜口服,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到各组织的细胞外液,半衰期为0.65h,大部分以原形由尿排出。氰化物中毒治疗常用12.5~25g缓慢静注。金属中毒或脱敏治疗0.5~1g/次,静脉注射。
临床表现
1.头晕、乏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。
2.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。
3.有报道可引起接触皮炎和过敏性休克。
治疗
硫代硫酸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:
对症治疗。
制剂
注射液:10ml:0.5g、20ml:1.0g、20ml:10g;注射用无菌粉末:0.32g、0.64g